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营销型网站 > 郑州企业网站 > 正文

中国90后:除了佛系,还有什么?

作者:知网科技 日期:2020/6/17 人气:
标签:

 2018年的到来宣告着所有90年代出生的全部步入成年人行列,第一批出生的90后也近而立之年。90后是年轻的一代,也是鲜活的一代。9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无疑受到了来自互联网最多的关注和讨论,90后在互联网中的形象也最为鲜活和立体。另外,其他70、80后等互联网用户也对90后的形象保持着巨大的好奇心。某知名公众号在2017年12月11日发布了头条文章《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此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广泛讨论,一时间,“第一批90后”体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90后的形象再一次进入互联网的广泛讨论范围内。

 

1、背景

 

90后

90后,即出生在1990 年至1999 年之间,即年龄在18至27岁的年轻人。当今中国社会的90后人口数量接近2亿,90后作为当代社会中最鲜活、最具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是全面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经济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出生之际,正是中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之时,国家告别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90后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高度发展,传播和信息技术的升级,家庭收入的提高。正因为如此,90后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与前几代人完全不同[1],也更加容易引起社会的好奇心和讨论。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是指媒介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受众对媒介组织的印象集合。对于网络上的大量的内容生产,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组织化的行为,因此研究媒介化形象具有宏观意义。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日益依赖大众传媒,他们对于外界人群或事物的“形象”建构过程,往往与大众媒介密切关联[2]。90后的各种形象与大众媒体的塑造、大众的讨论认知是分不开的。随着“第一批90后”体文章在朋友圈的刷屏,90后的媒介形象也随之更新。

 

2、研究方法

 

抽样

本报告主要探讨的是当下90后的互联网形象,要求形象的新鲜和数据的及时性。为了得到最新的90后互联网形象,笔者从最近引起频繁刷屏的“第一批90后”体的大量文章中,选取多次出现并用来描述90后的词语,并把这些词语与90后关联在搜索引擎中进行高级搜索。以一百万的词条量为界限,笔者从中选取了50个描述90后并且具有100万以上相关搜索词条的词语。笔者试图用它们构建出90后在互联网上的部分形象,并用这50个词对互联网建造的90后形象进行分析。

 

形象类目构建

90后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形象多样而复杂,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互联网对于一个群体的形象的构建,是从多个方面入手的。为了更系统全面也更条理清晰的分析90后互联网形象的整体情况,笔者将高频次描述90后的词条分为以下几个类目:

 

A 形象的褒贬:(1)褒义(2) 贬义 (3)中性

词语的情感态度均以当今社会的情况 为标准,其中中性词既包含无特定 感的词语,也包含视语境而定情感的词语。

 

B 构建的方面:(1)工作 (2)生活 (3)经济(4)特征 (5)家庭   (6) 其他

 其中个人特征包括对90后的外在特 征如外表、打扮等和内在心理和感 情。家庭则包含90后的家庭状况和   自身的家庭观念。

 

C 构建的角度:(1)外在(2) 内在

  外在还是内在是仅仅针对B类(4)特征的再一次细分。

 

数据分析

       图1  A类饼状示意图

                    

 表1  A类褒贬分析表

A 1 褒义 2 贬义 3 中性
100% 24% 54% 22%

 

 表2 各方面褒贬分析表

方面 1 工作 2 生活 3 经济 4 特征 5 家庭 6其他
褒义 50% 15.4%  0% 33.3% 0% 0%
贬义 50% 30.8% 100% 63.0% 50% 100%
中性 0% 53.8% 0% 3.7% 50% 0%

 

从表1来看,对于90后整体的互联网形象的描述,贬义占了大多数,达到54%,24%是褒义,22%是位为中性。表2则更加具体的分析90后在互联网中各方面的形象褒贬问题90后在互联网的形象,其中生活和个人特征这两项由于数据充足更加具有参考性。从两表中可以看出,90后在互联网中的形象更加偏向负面。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本身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新奇的想法,这些个性和想法与前几代人大相径庭,一时之间难以被社会接受,另一方面与目前评判90后的主要人群是70、80后是分不开的。这并不奇怪,在80后刚刚成年步入社会之时,社会对于80后的评价也并不算高。在21世纪初期,春树、韩寒、满舟和李扬等四个叛逆青年被美国《时代》周刊推为中国80后的代表,甚至将他们和美国“垮掉的一代”并论。目前社会对于90后也不是一味的批判,也有认可90后的方面,随着时代的脚步,90后只会更加成熟,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图2 B类饼状示意图

 

表3   B类形象构建方面分析表

B 1 工作 2 生活 3 经济 4 特征 5 家庭 6 其他
100% 4% 26% 4% 54% 8% 4%

 

从数据上来看,互联网对90后的个人特征和生活状况最为关注,分别占比为26%和54%,其次是90后的家庭情况。90后无论是个性还是生活方式都和前几代比起来有了较大的变化,各大报道和自媒体都喜欢在这方面下文章,对90后这一代进行剖析,来满足网民的好奇心。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第一批90后”体,就是对90后最近的生活方式和个性进行解释,吸引了不少关注度。90后因为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个性,衍生出了不少文化和新名词,例如失去斗志时时刻刻想“葛优瘫”的丧文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佛系文化,威士忌加枸杞,破洞裤贴暖宝宝,熬夜敷面膜的朋克养生法等;还重新带火了一批过气的词,如“中年危机”“秃了”等。这些名词和文化,满足媒体给90后这一群体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也无形中进一步巩固了90后的互联网形象。

图3 C类饼状示意图

C 1 外在 2 内在
100% 25.9% 74.1%

 

表4   C类个人特性分析表

 

在对90后的个人特征的探寻中,很明显大众更好奇的是90后的内心世界,相关词条占比达到75.1%,远远超过对于外在的25.9%。究其原因,是因为90后与上几代最为不同的大概是性格。与众不同的事物总能勾起好奇心。

 

数据反思

 

互联网的形象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以本篇报告为例,90后的互联网形象的构建涉及到90后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背后都有巨大的词汇来支撑90后的形象,而每个词汇背后又有着一定数量级的词条搜索量。就笔者的报告来讲,关于90后的形象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笔者就最近的相关报道中提炼出的搜索量较高的50个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完全性,只能反映近期90后的互联网形象的一部分。90后的形象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笔者只是选择了最近的比较受关注的90后部分形象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变化,90后形象构建的方面会进一步拓宽,词汇也进一步增加,褒贬也有可能发生扭转。

 

另外,笔者对于90后形象描述的词语进行的构建是不一定准确的。因为笔者本身是90后,对于词语的感情色彩,尽管尽量按照社会的普遍评价和价值观进行归类,但是会受到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并且由于这篇报告是笔者独立完成,并没有多个人进行多次编码,所以准确性也要进一步考量。这篇报告相关的文本分析,准确来讲,是一个90后对90后互联网形象的分析。

 

还需特别提及的是,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善于放大事实的社区。在互联网上对90后口诛笔伐或者吹捧之至,也只是传播的需要。90后在互联网上的形象终究只是在互联网上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90后形象也是存在差别的。

 

3、总结与讨论

 

在互联网时代,第一批90后也不过27岁,正是青春年华。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他们家庭经济条件较上一代有很大的改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享受着家人的关爱,难免会存在自我和幼稚的一面。同时他们也是自信的,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和前几代比起来,他们更愿意自主创业。他们爱好广泛,喜欢动漫,也爱追星,富有娱乐精神,也更加注重时尚品味。90后在上一辈看来是无法安定的,不停的换工作,也不想结婚,即使结了婚也会离婚。同时,身为独生子女的90后,由于背负着家庭的重任和由于时代和国情造就的压力,自身也常常对生活感到迷茫,对事业感到焦虑,也为钱财发愁,为生计担忧。最大年龄也才27岁的90后们整天觉得自己陷入了中年危机:脱发、发福、失眠。为了挽救这一现状,90后们纷纷开启养生大路,整天抱着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情绪也变得也无风雨也无晴,对任何事物保持“佛系态度”,分分钟都能出家遁入空门。互联网对于90后的形象是保持着好奇的,尤其对于90后的生活方式和内在心理。虽然现在的评价大多偏向负面,这与所生长的时代和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未来的90后会走向何方,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在的90后在互联网的形象更加具体而生动,是独具魅力而又充满活力的一代。

 



(())
顶一下
参与讨论
姓名: 验证码:看不清楚,换一个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

软件开发: 15838307519(司经理)

网络营销: 13676968269(王经理)

网络建设: 13073737771(郭经理)

24小时服务电话: 0371-56683330

了解更多APP开发

+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