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网络营销 > 正文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作者:知网科技 日期:2014/11/27 20:02:45 人气:
标签: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比如:这种思维应当包含什么?包含每天的工作方式?包含使用互联网的方法?还是...
  
  我最近也在纳闷什么XXX的是互联网思维,看了很多对成功创业者的报道说他他妈的是互联网思维我就觉得你XXX就是硬件连上网就敢管这叫互联网思维?
  
  我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的思考逻辑是与传统行业相对,互联网为什么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1、便捷。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快了很多也更加丰富了。这也是为什么PC取代了传统的报纸电视而手机即将取代PC——信息获取更便捷。
  
  淘宝就不用说了吧,让你更方便的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还他妈的足不出户你说便捷不便捷?
  
  QQ就不用说了吧,让你聊的更方便,还能看到对方(见面更便捷),传文件可以离线传(便捷)……
  
  对于传统行业有什么启发呢?如何让客户更方便的获得想要的东西。
  
  在互联网上,“商品”是信息,在传统行业,比如麦当劳的汉堡,海尔的服务。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我们发现,麦当劳的汉堡之前是不屑于给我等屁民送外卖的,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御姐也开始脱下裙子了。为什么麦当劳开启外卖会增加销量,从互联网思维来说,用户获取商品更加便捷了,便捷就有价值。
  
  而海尔的上门服务,一个电话打过来我的服务人员立刻就到,再加上因为中国人缺少尊严而产生的不喝水不抽烟穿鞋套等“尊贵”服务,海尔他妈的赢了。
  
  便捷是价值。
  
  征途之于传奇,也是升级更加便捷了——拿钱砸。
  
  之前的段子是说有个土豪找到传奇说老子没时间打怪老子有钱贼有钱给你们钱你给我升级行吗传奇的人哈哈大笑说哥们你扯淡呢游戏不是你这么玩儿的老老实实去打怪升级吧
  
  于是史玉柱用更便捷的方式满足了用户需求于是他成功了。
  
  2、表达(参与)
  
  我个人觉得互联网让人们表达、表现自己成为可能。
  
  最典型的例子来说,为什么web2.0能干败web1.0?用户产生内容。为啥用户愿意产生内容?比如知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地方为什么大家愿意吭哧吭哧写?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都有参与到一件事情的创建过程中的愿望。
  
  让一个人付出比给予他更能让他有参与感。
  
  在最古老的的1.0时代,如果一个人的投稿进入到了《读者来信》栏目,都会让人兴奋半天。在web1.0时代,编辑的内容永远是在山上美妙的风景,而底下的回复无论多精彩都会被统一称为“网友”。
  
  web2.0时代,我们可以自己创立贴吧,可以自己创立小组,可以自己开一个帖子,表达自己称为可能,所以web2.0时代进入到了信息迅速增加的时代。
  
  而我个人的思考为什么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佛教却不是呢?要知道佛经的智慧那可比基督教大了去了(基督徒随便砸,我就是认为基督教是邪教怎么地)因为佛经是方丈大和尚们讲,而基督教通过社区教会让大家参与“分享”。矮油这个分享可了不得啊,说着说着自己都当真了(这也是很多组织洗脑惯用的手段)
  
  对传统行业有什么启发呢?
  
  我个人觉得选秀节目就是互联网web2.0的应用。之前是专家打分——web1.0网站产生内容,控制事情的走向,现在是粉丝投票,只要投的多不管你唱的好不好(对不起啊春哥我个人觉得你挺有魅力的但我这人老实)——用户产生内容。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黄太吉小票上面的箴言,这个箴言让黄太吉的小票有个可传播的营销点,但这个本质就是web1.0,你自己产生内容。
  
  于是乎,你自己要绞尽脑汁的想、找好挺好玩有启发的句子。如果变换一下,让用户自己写,或者贡献,而在落款上@用户的名字,看着自己的句子自己的名字被那么多人看到,是不是会很满足?
  
  你既省事儿又让用户感觉更爽岂不是一举两得?
  
  所以说,我觉得黄太吉根本就不是互联网思维!
  
  可口可乐的个性瓶子,是通过给用户更多的表达机会来增加销量的一个例子
  
  手机美容行业就是因为可以给手机扮靓就……
  
  小手绢年销1000万的神话小手绢年销1000万的神话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3、免费
  
  从没有哪个时代让我们享受如此之多的免费服务,所以免费比然是互联网思维里面的一个
  
  记得申音曾经发问:互联网免费服务应该怎么赚钱?我的回答是:从不免费的地方赚钱。
  
  这是一句废话,细分来看,不免费的钱第一来自于用户本身,如QQ的QQ秀,免费用QQ的服务,但刺激你买QQ秀,会员等,钱来自于用户本身。
  
  第二用户升级,比如云空间服务,用免费降低体验门槛,吸引到付费客户体验,然后满足付费用户需求从而收钱。
  
  第三来自于第三方,通常是别的商家,比如提供服务获得数据/广告机会然后商家付款。
  
  那么实体经济里面,有哪些启发呢?
  
  在实体经济里面,上面的免费第一点和第三点目前都米有好的例子(欢迎大家补充)
  
  第二条里面,通常是边际成本为零的行业可以使用,健身房免费体验券应该是一个案例。
  
  4、数据思维
  
  不是说有了互联网才有数据分析,而是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了,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实体行业里面的应用
  
  只能说,不用数据思考的企业会死的很惨吧。
  
  5、用户体验
  
  为什么我把用户体验放到最后,因为我觉得用户体验就是让用户感觉爽,精神物质方面,也就是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根本都是用户,都是让用户满意
  
  但数据思维加上用户体验思维也是会给传统行业带来一定的改变
  
  比如,快捷酒店
  
  把差旅人士在意的方面——卫生、床舒适度、安静、价格——加强,把八百年用不到的游泳池健身房豪华大堂装修砍掉。让用户在意部分的体验更好,不在意的部分通过降低成本减少价格来吸引用户。
  
  6、吵架
  
  对,是吵架,这是互联网独有的现象,从来没有哪个领域的人如此热衷掐架。
  
  为什么呢?
  
  因为互联网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便捷,吵架很容易成为宣传的题材和焦点,本质上也是吸引注意力。
  
  因此,雕爷牛腩的拒绝12岁以下熊孩子,黄太吉的“我们本质上是一个互联网公司”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吸引话题。
  
  -----------
  
  春节后补充
  
  任何“思维”的本质都要回归到产品这一根本载体上来(产品不行,什么思维都是忽悠)。
  
  XX思维,就一定要剥离XX来看本质,所以我认为把微波炉连上互联网,就不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不负责任转载一篇春节期间看到的一篇文章。
  
  脱去互联网外衣,黄太吉煎饼还剩什么?
  
  ===============分割线
  
  互联网思维不是便捷,不是创新,不是用户体验,这些是每一个行业共同的价值,并非互联网特有。
  
  互联网思维也不是分享,开放,表达,这些是任何一种媒介都能提供的价值,只不过互联网技术做的更好一点而已。
  
  互联网思维也不是平等,共享,互动,他们是互联网的精神和技术特点,但并不能带来利润。
  
  互联网思维,就是一个企业在互联网行业生存与强大的法则,只有遵循这些法则,你才不会被淘汰。
  
  谷歌和百度的搜索引擎为什么能取代传统的门户网站?
  
  因为门户是传统报纸搬到网上,仍然是手工编辑,而搜索是数据驱动的,让每个人都能够更快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他的广告投放不仅满足大品牌广告主的需求,也能满足长尾小企业主的需求。
  
  为什么亚马逊和淘宝天猫这些电商网站能够取代传统的零售业?
  
  因为传统的零售业是分散的,受地域限制的,效率低下。而电商网站是全国一盘棋的,由中央数据库分析产品的即时销售和库存变化,快速应变,效率更高。
  
  一切以数据为驱动的运营思维模式,都是互联网思维。
  
  因此那些依赖人工编辑的互联网媒体,社区,依赖人力促进销售的互联网企业,比如58同城,团购,都不具有互联网思维。
  
  腾讯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而icq,aim却失败了?
  
  因为腾讯坚持免费,基础功能免费吸引人气,依靠增值服务实现盈利。
  
  淘宝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将ebay赶出中国?
  
  因为淘宝坚持对交易免费,基础功能免费吸引人气,依靠增值服务实现盈利。
  
  道具游戏模式为什么能成为主流,取代传统的时间收费模式?
  
  因为免费游戏可以吸引更多人气,通过增值服务盈利就可以了。
  
  奇虎的安全杀毒为什么能够颠覆杀毒市场,异军突起?
  
  同样是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盈利。
  
  互联网具有马太效应,聚拢更多人气的企业会成为平台,强者通吃,因此基础功能免费就成了生存必备技能。
  
  小米之所以被认为是一家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不是说他快,也不是因为他做系统和米聊,而是因为他将手机价格打到成本价,相当于向用户提供免费的手机产品,再通过个性化的周边产品,提供增值服务。
  
  还有微创新,快速迭代,这是互联网生存的必备技能。
  
  互联网没有产品库存,允许低成本试错,因此非常强调微创新。只有长期坚持微创新,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服务。
  
  腾讯的QQ群和微信朋友圈,阿里支付宝的第三方担保,百度的贴吧和知道,奇虎的开机管理,网易梦幻西游在玩法上层出不穷的花样,都是业界有名的微创新。
  
  腾讯的游戏CF在2008年3月推出后,到2010年2月,两年的时间推出了22个版本,平均每个月推出一个新版本,微信从2011年1月推出到年底,在1年的时间里更新了11个版本,平均每个月迭代一个版本。
  
  这是腾讯,阿里,百度,奇虎,网易这些互联网巨头能够打败同行,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因此,互联网思维,就是——
  
  1,数据驱动运营。
  
  2,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
  
  3,微创新,快速迭代。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跟大家分享。
  
  ===============分割线
  
  这个问题想了好久,关键在于“互联网思维”这个词。算起来这应该是2013年行业里最火的词,尤其是几个号称用互联网思维做实业,掉头反攻互联网的所谓成功者,四处讲演,用力大忽悠,仔细听听无非是圈子里早就已经烂熟的那些讨论。从门户到垂直到web2.0,再到微博微信,无非就是那几个。什么长尾理论啊,用户体验啊,定制服务啊……你多听几次,出去聊天的时候故作淡定深沉,时不时扔出几个词,然后抽一口烟微笑不解释,立刻就是一副得道高人隐藏已久的样子,要你多说几句就立刻推辞说抱歉我还有个投资人的饭局要去,下回再聊,其实是为了赶末班地铁回燕郊的出租房。总之从2001年开始进入中国互联网,这种大忽悠我真是见得多了,说什么用互联网思维做实业,人家做实业的高人真进来玩,分分钟甩人好几条街。所有的这些概念都是人家玩过的。只是限于互联网的技术门槛,很多传统实业上的人被壁垒挡住了而已。史玉柱进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都等着看他笑话,最后被人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这还是史老板肯说,不低调,低调的更多。
  
  吐槽完毕,先说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作为传媒出身,我对互联网在信息科技服务上的一面更敏感,而且这也是互联网对社会影响的最主要领域(当然还有商流物流等方面,不过互联网主要是重整了信息流)。就我所经历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变化来看,如今所说的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核心在于以下几个点。
  
  1.去中心化。这是目前互联网行业变化的最大特点,也是让很多传统业者,乃至老一辈互联网行业人士无所适从的特点,无论噱头如何花哨,这个根源上的变化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噱头才能忽悠住那么多人。从传统媒体时代开始,信息的流传是有关键节点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信息的关键节点很明确,控制也很方便。监管部门一声令下,不愿意让人看见的信息就消失了,除非手抄本,手抄本也很容易顺藤摸瓜。即使到了互联网时代,各种新闻门户和垂直门户对于传统媒体的复制性依赖还是很明确,加上搜索引擎关键字的导入控制,互联网信息传播节点的垄断依旧很强,依旧可以通过控制住传统媒体端和重点网站来操控舆论。
  
  不过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很明显,就是单纯消除或者控制信息的难度显著提升,要么借助于行政权力,要么付出更大的成本(例如对百度关键字的买断和消除,费用很高),因此互联网时代对于信息的操控初现了变化,就是信息对抗战,通过散布对立性信息或者虚假信息来模糊事实,让用户无从判断,水军、刷榜之类的出现证实了这一做法有效。所以当互联网时代进入到twitter和facebook时代,中国的同类网站兴起之后,水军的疯狂成为初期无法遏制的景象。在信息传播节点完全被打碎的情况下,就连传统的行政管制都失去了大半威力,更无须说花钱控制信息流通节点。因此面对新的信息流通模式,如何取信于用户,获得用户的好评,过去那种集中火力轰大门户,传统强势报刊媒体的做法基本失去了作用,适合去中心化特点的各类红人、大V的出现适逢其时,所谓的“自媒体”说法就此流行。
  
  对于依赖媒体传播品牌信息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来说,这一变化实际上有利有弊,传统信息流通的节点被打碎,接近消亡,企业投向传统媒体的广告和信息量大大减少,互联网传播节点的控制难度增加,成本提升,无数难以适应这一变化的企业陷入彷徨,这是弊端的一面。我有不少认识了好多年的公关公司的朋友,这两年都和我诉苦,说公关不如从前好做了。从前是盯住重点媒体,敢花钱,就能把控住舆论,现在这招根本不灵,控制不住。要控制舆论的成本直线提升,必须重新想办法。我也给出过一些主意。但去中心化,有利的一面就是如果企业能适应互联网的变化,建立起从属于自己的信息流通节点和品牌,那么信息的传播效率会显著提升,成本则大大下降,说白了,就是企业要学着做自媒体。这就是小米兴起之后,行业内无数企业都开始学雷军,学他演讲,学小米对微博和社区的把控建设,学所谓的“饥渴营销”,根源就在于小米比别人快一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有足够的把控力。中小企业未必能有雷军的资源和思路,但学着建立自己的自媒体传播渠道,学着通过各种夸大宣传打造品牌,这点皮毛还是学得到,各种以打造高粉丝量的微博、微信、社区大号为表现的“互联网思维”达人就此层次涌现。
  
  2.快速精准
  
  既然互联网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基本压制住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那么担负起原有媒体的内容传播责任也是顺理成章,而且面临新传播节点对于时效和容量的限制,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就成了唯一的解决办法。这一点从社区和微博兴起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各种骤然兴起、影响深远的互联网大事件,基本都遵循着一日几次更新播报变化的规律,将其中所有事态发展欺负清晰展现,持续抓住用户注意力,这原本是有实力的电视媒体如CNN或者央视才能做到的新闻滚动更新,却由于没有了派遣记者和后台视频制作的流程,变得异常简单,任何在场有微博的人都可以担负起这个任务,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就可以将用户注意力牢牢抓住。
  
  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引发了用户需求的变化,也导致了信息提供者的被动应变。媒体的应变不在这里赘述,对于希望提供产品和品牌信息的企业来说,信息内容的迭代压力是扎实的考验,远比简单的建立一个形式上的“自媒体”要困难得多,学雷军搞演讲、搞微博、搞社区、搞口碑传播,形式很容易学,但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大部分的企业都不得其法,而类似小米这样的企业,则是不断从媒体行业中吸收人才,强化自己的优势,在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上做的更好一些。与此同时,对应信息的快速更新,产品的快速更新也成为另一个支持信息传播的焦点。只有产品不断体现出变化,信息快速更新才不是无病呻吟,这对于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产品更新跟不上,那就只有搞花边,没事和业内的对手打打口水仗,搞搞“西红柿”这样的花絮,在不涉及产品的情况下保持曝光度,雷军、刘强东、周鸿祎等人都深谙此道。而如果创新迭代可以跟上,却把握不住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例如极路由,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说,结果就是适得其反。互联网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快字,精准(信息精准、投放精准、控制精准)更重要。
  
  自媒体的内容运营这事学问很大,不在此多说,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3.情感品牌
  
  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和快速化,带来的副作用是公信力的缺失,既然人人都有发言权,大家都可以7×24模式的传播自己的观点,那谁说的更有道理,谁更具备说服力,对用户来说就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微博时代的方韩大战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样本,在这个事件中,双方发言的对与错,道理和逻辑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情感上用户更相信谁,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场没有结果的信息对抗。
  
  对于公众来说,这是一场闹剧,但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个很好的传播典范。如果能建立起有效的情感品牌,有足够的亮点,迎合用户在情感上、价值观上的需求,那么即使身上背负的争议再多,也依旧能有足够强大的传播效力,韩寒的文字再不咋样,同样有人为他站台,方舟子再胡说八道,依旧有人做死忠出来洗地。微博上的陆琪、天天开炮的周鸿祎、青年导师李开复,这些人虽然类型不同,但无不如此。当然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还是郭小四,《小时代》的票房成功,让所有的抨击看起来都是个笑话,因为他打造了自己足够多的脑残粉群体,影评人能奈他何呢。这些人看的不是小时代,看的不是郭敬明,看的是他心里认同的东西。我们这个年代,真与假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大家并不在乎真相,在乎的是真相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真相,如果不是,他宁可选择不信。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来说,也是如此,只要你做的不是差到令人发指,能有一些打动用户情感的包装特色存在,例如小米手机的“青春发烧”、极路由的“自由”、360的“挑战强者”,就一定有一群认同这些价值观,进而认同你产品的群体跟上来。这是互联网产品运营的核心思维。其他诸如用户体验、免费运营等,都是表面的手段而已。
  
  我归纳出来的和“互联网思维”实质有关的东西,就是以上三点。这三点脱胎于传统媒体的运营,融合了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但内里核心其实并没有变,只是组织和发动的手法变了。如果我们套用过去“是播种机、是宣传队”年代的那一套来看看,会发现不过是将工宣队、指导员替换成了互联网上的信息流通节点而已,根源上的把握与宗教、政治宣传几千年的那一套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对于传统行业的佼佼者如史玉柱等人、研究透了互联网的内里,把握住技术平台特点之后进入自然如鱼得水,将各种大忽悠一举碾压而过。
  
  对于“互联网思维”这件事内里感兴趣更多的人,不妨去读一下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以及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在这件事上,我们一方面要研究技术平台的变化,但更本质的是要研究群众的心里和情绪。
  
  以上皆为个人意见,若有不当之处可以探讨,拒绝骂街,否则不要怪本人气量狭小,拉黑不客气。显示全部
  
  ===============分割线
  
  -
  
  总结:与其用“互联网思维”来解释面对新科技时应秉承的态度,不如用“学习型思维”来一劳永逸的指代。
  
  本来是要回答一个新问题,所以才会闲到蛋疼,来写一写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写到最后发现离题有点远了,还是贴到这里来。
  
  一、“互联网思维”一词的起源:
  
  “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的提及者应该是李彦宏,在2011年,李彦宏在一些演讲中,就曾偶尔提到这个概念,意思是指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但他的描述非常的碎片化,所以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重视。
  
  检索了一下,在知乎最早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提问,也要追溯到2011年,但几乎无人应答。2011年的问题:你都看过哪些不是专门讲互联网行业的事,但是包含互联网思维的书?以及本问题的提问时间也是2011年12月
  
  2012年,雷军开始频繁提及一个相关词汇-互联网思想,几年来,雷军一直试图总结出互联网企业的与众不同,并进行结构性的分析。从他的两篇文章中,可以追溯他思路的变化:2008年《关于互联网的两次长考》,2012年《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在2012年,几乎每一场公开演讲,雷军都会使用这个词,但当时小米影响力尚有限,除了众多米粉十分推崇之外,并没有引起其他人包括媒体的跟进。
  
  2013年,随着雷军曝光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如罗振宇等自媒体人士开始频繁提及“互联网思维”(好像是从罗振宇开始“思想”变成了“思维”),一些TMT行业的记者也开始引用这个词。2013年11月3日,新闻联播在一篇报道中公开使用了这个词:互联网思维带来什么
  
  2013年11月8日,小马哥在一次发言中,也以这个词为结语: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音乐、游戏、媒体、零售和金融等行业,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摘自马化腾“道农沙龙”发言
  
  行业领军人物和新闻联播的连续引用,将这个词迅速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后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各类媒体纷纷摇旗呐喊,各种解读日益喧嚣,一时好不热闹。
  
  百度指数:互联网思维一词的热度变化
  
  二、“互联网思维”一词所揭示的:
  
  我个人认为这个词汇的走红,原因是一些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腾讯1000亿市值,小米估值100亿,都是美元哦,亲),从业人士开始变得越发自信,他们需要一个词汇来统一表达与传统企业的区别,用来区隔他们的身份。
  
  仔细研究现在各种跟这个词汇有关的言论,无论是以用户为中心,增强服务,数据管理等等,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早些年,相关的表达都曾经在一些行业,家电、快销、零售、房地产……轮替出现过,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为什么又可以热炒一次?这个就得说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这个要分四个阶段来说。
  
  互联网的核心本质是将信息电子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存储和传输。信息在变成“比特”之后,传播的效率大大增强,这个变化是龟速和光速之间的差异,因此所带给人类社会的变革也是颠覆性的。但这种变革是渐进的,因为人类对信息传播效率的需求并不一致,科研机构、军事单位对信息沟通的效率需求最为迫切,因此他们成为互联网的发明者,在他们开始了二十多年之后,互联网才真正进入民用阶段。
  
  既然互联网主要是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因此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对信息进行结构性整理,并在这个基础上提供服务。简单分类一下,大概这么几项:A.信息交流,如通讯工具、邮箱、电子商务平台、社区等;B.信息娱乐,如互动游戏、音视频网站等;C.信息安全,如网盘、云盘或者杀毒工具等;D.信息计算,云计算,数据挖掘等等……无论这些企业的定位或者描述多么的复杂,所开展的业务多么的纷乱,拨开他们的外衣,你会发现大部分企业所提供的仍然是信息服务。
  
  人类活动本质上是由两种交流构成的,一种是信息流,一种是物流。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单位成本不断降低,同时也就影响了物质的流通。很多原本需要承载于实物上的信息交流便可以虚拟化了,胶片因为成本和实效性较差,很快就被完全整合,纸张则拥有一些先天的优势,暂时还在整合的过程中。任何承载于纸上的信息,从纸媒到货币,其实都可以做到完全无纸化,只是基于人类的习惯,以及手持信息终端还不足以提供对等的便利,未来还有待发展。
  
  互联网既然是针对于信息方面的革命,那么它必然会走向物联网,也就是物体与物体间的无缝对接,和人与物的整合,有几则新闻可参考:『A.本田开发仅靠人脑思考即可操控机器人的BMI技术B.首个思维操控飞行器曝光』。从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再到法国的机器人NAO,以及可穿戴设备,还有远程医疗,3D打印,智能家居……通过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基于信息控制方面的技术革新,会进一步改变整个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
  
  啰嗦了这么多,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未来将没有“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区别,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一些从业者正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难免会急于表达内心的激动。2013年又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收获颇丰的一年,电子商务、新媒体斩获了诸多眼球,新一届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重视更是催生了各种媒体的兴趣,我们从百度指数中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无疑是点着这一簇火焰的关键火源。
  
  三、“互联网思维”为什么要有:
  
  互联网技术既然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对发展趋势没有一定的了解,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就有可能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以信息服务为主的行业,正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在重新构建新的竞争形态。
  
  媒体:我们经常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做一些区分,事实上媒体提供的是图文信息、影像信息编辑汇总整理的服务,至于到达用户的载体是纸张还是智能手机,区别真的不大。
  
  娱乐:这方面应该体现的比较明显,多屏时代,随身视听,观众获取音乐和影像节目的途径越来越便利。
  
  通信:这个不用说了,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它在这一百来年里的变化。
  
  金融:也是一种信息服务,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本身就是很便于虚拟化的。
  
  零售:基于信息不对称,所形成的商品溢价空间,已经被互联网挤压,目前线下的零售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正在向体验经济,以及物流倾斜。
  
  涉足信息服务的行业还有很多,就不一一枚举。这些行业浮在水面,很容易被观察到,还有一些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信息技术同样的依赖,也正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整体的变革,但目前变化并不明显,所以常常会被忽视。
  
  家电家居:之所以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是因为未来它们都是属于智能房屋的范畴内,彼此之间应该会在企业层面出现大的整合,google收购Nest,应该可以昭示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小米如果想真的想让格力紧张一下,只要研发一个家庭信息控制系统,未来就可以将格力所提供的空气调节服务整合在旗下了。据我所知,格力是一家对机械技术十分迷恋的公司,对智能家电的理解和能力储备,我只能说“呵呵”。
  
  交通工具:在这个领域机械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很平稳的状态,下一步的技术突破主要是在控制系统上,Tesla带给汽车行业最大的冲击并不是在能源方面,而是在控制技术上的思路。从汽车、船舶一直到飞机,多数企业在智能和安全之间一直难以平衡,所以在控制系统数字化上的发展非常缓慢,相信下一个十年这方面会出现大的变革。
  
  工业生产:快速成型技术中的“3D打印”试图民用之后,很快受到各种媒体的重视,实际上相关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好几十年了。目前快速成型技术整体还很粗糙,不过大概能看出来,未来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损耗会越来越低,整体发展的趋势正趋向于—设计即制造,也就是说全球的设计资源和制造资源因为互联网将比现在结合的更紧密。
  
  城市营运:这一点应该比较好理解,城市管理与企业管理一样,其核心仍然是基于信息的反馈与处理。IBM是这个方面最积极的技术推进者,因为关系到这家企业未来几十年的生死存亡。中国在这个方面起步也不算晚,2013年8月,政府颁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
  
  以上简单举了几个例子,用来说明互联网技术虽然只是简单的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但所引发的联动反应则是覆盖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至于具体是如何影响以及趋势是怎样的,各个领域的专业论述已经很多,就不再多言。
  
  四、“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
  
  在这个提问下面有很多基于现象的分析,也有一些反驳的声音,指出很多观念并不是当今独有,而是从人类有生以来,便一以贯之。对各种评论我都深表认同,因为他们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问题,彼此之间并不矛盾。
  
  至于“互联网思维”的真正要义其实就一条: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没了。
  
  是不是太短了点,但是只要记住这一条就够了,因为其他所有的改变都是基于这一个前提,至于企业的经营策略究竟该做怎样更具体的考量,我稍微补充一下,尽量做到结构性的完整。
  
  从外至内的资源组织,以及效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既然互联网打通了全球的信息传输,那么企业的外部资源是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筛选的,从Nike在全球整合生产资源到ZARA在全球整合设计资源,从IBM当年因为外包而击溃苹果的硬件部门,再到google因为长尾而建立的广告帝国。我们能看到不仅任何硬件资源都可以全球采购,信息资源同样可以进行跨区域的组织,这就要求一家企业的管理不仅建构于企业内部,还要将标准化体系输出至外部。但是,面对宽广的外部环境,需要整合多大范围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率的进行整合?企业最核心的能力集中在怎样的范围内?能够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才会弄明白企业的发展战略。因为外部资源是开放的,任何商业模式在信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将很快被复制,只有基于在同等商业模式上效率的竞争才会维持企业的发展。
  
  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可以延展的竞争能力,以及创新型品牌人格: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在任何产品上所面临的选择都变得空前繁杂。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筛选商品,也可能接触过全球各地的服务。大的企业往往通过用户粘性和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建立起一定的壁垒,对于一家新的企业来说,需要通过在某个环节完成突破性的创新才能够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这个环节可能是一个非常细分和小众的市场。为了便于企业在细分市场突破之后经营范围的多元化调整,塑造以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格化品牌形象将给企业的生长带来便利。小米将针对年轻人的亲民形象带入家电领域,360从网络安全进入家庭安全,黄太吉的励志故事,雕爷的完美化偏执,阿里的颠覆者传说,这些品牌人格最终都指向创新,但策略和方法各有不同。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意思?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信息推广渠道的多样化,以及物流向集约化转移:当今消费者接触信息的渠道非常的分散,传统的硬广+软文+陈列的推广模式需要按照传播渠道进一步的细分。为了便于传播,利用最有效率的口碑途径,企业必须在形式感上有所突破,表现出一定的偏执。无论是海底捞,或者是小米,还是黄太吉,或者雕爷,你可以选择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研发等任何环节来表现你的偏执,具体是哪个环节不重要,但只有做到形式感的绝对迥异,才具备口碑传播的价值。与信息传播相对应的,是物流的集约化,在信息传播受到地域限制的时代,物流和信息流是同步的,一家企业需要通过仓库的层层转移,才能接触到顾客。随着图文音像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依靠信息便可以让消费者对体验产生期待,所以物流完全可以滞后于信息,进行更加系统的分发和管理。
  
  多层次的定价策略,将交易从基础服务转向溢价能力更高的增值服务:免费的背后实质上是互联网时代供应的充盈,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搜索引擎,如果只有一个通讯工具,那么他们都不会免费。从雨水,自来水,再到瓶装水,以及在沙漠上卖一杯水,价格永远是根据稀缺性而波动的。互联网行业免费如此丰富,和供应能力的充足息息相关,其他行业同样,我们是一个全球消费一体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全球供应一体化的时代。既然基础服务难以产生溢价,那么定价策略就必须要向增值服务转移。QQ解决生存问题的收入就是来自于移动QQ的流量收费;宜家销售的也不是家具,而是简洁、美观以及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宜家不同商品的利润也不相同;麦当劳在中国从售卖合家欢的聚餐场所,再到销售快餐中的“快”,卖的都不仅仅是汉堡;迪斯尼通过电影和乐园所提供的内容服务,一年可以在全球卖掉300亿美元以上的授权商品;这些都是在互联网时代定价策略的成功案例。
  
  通过众包进行创新管理,以及从用户端建立纠错机制:BAT(百度,阿里,腾讯)同时都是风投公司,google、苹果也都在不断通过并购收购来进行布局,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在通过外部的众包来完成创新。人才资源是互联网时代最贵的生产资料,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在这个层面的垄断,因为人口基数十分庞大,人才的筛选机制不是以企业的力量就可以构建的。2000年之前,全球的并购交易多数是由投机意识推动,所以会诞生GE,TimeWarner这样大而无用的公司。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以维护持续创新为目的,减少营运成本,稳中求进的中小规模并购日益增多。互联网时代的通信便利和几十年来多元文化的交流,让各个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趋向于扁平,大企业的部门也有机会像小企业一样保持灵活性,淘宝和微信诞生的过程就是很好的例证。至于以用户为中心,这本来就是任何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只是如前文所说的那样,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用户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非常通畅,企业完全可以将用户反馈囊括在纠错机制之中,形成内部创新的标准化体系,加快产品的更新周期。
  
  大概就是这么多吧,比较泛泛而谈,想到哪里说哪了。全球各地通讯技术的发展情况不一,国内各个行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程度各异,因此所体现出的竞争形势也都不一样,如果落到具体行业具体产品,还得具体分析。
  
  唯一想重复强调的是:
  
  互联网技术是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也是最能体现信息技术价值的一环,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探讨的是信息技术带给生产生活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互联网。与其用“互联网思维”来解释面对新科技时应秉承的态度,不如用“学习型思维”来一劳永逸的指代。
  
  话说最近看了太多令人发指的文章,有些几乎是丧尽常识,为了给自己消消毒,就顺便整理一下思考,抛砖引玉,欢迎探讨。
  
  ===============分割线
  
  2013年开始「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汇非常受关注,尤其是在传统行业,「以互联网思维做XX」这个概念非常受追捧。
  
  一些行业大忽悠,对这个词真的有非常非常高的提及率,同时言必称黄太吉煎饼、必称雕爷牛腩,必称roseonly,必称马佳佳。仿佛找到了开启金库的钥匙,其实这个「互联网思维」并无太大新意。只是一个新的时髦词汇。
  
  先讲个小故事,基本是历史原貌。
  
  从前有个小饭店,店主死的早,就由老板娘主持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
  
  陈麻婆为了强调「轻资产」,特意把饭铺设在成都北郊万福桥。在观察城外运输业的过程中,和四川棒棒在摆龙门阵的过程中,提到劳作了一天,特别想吃重油重辣的食物。基于发现的这一「需求」。陈麻婆决定基于「长尾理论」以川味下饭菜作为一决胜负的「蓝海」「窄众商品」,希望让棒棒们能在店里得到「极致体验」。但一开始并不顺利,好吃的下饭菜要用很多肉,价格贵,苦力们吃不起。
  
  发现这个问题后,陈麻婆「迅速反应」,经过多次和顾客共同「迭代开发」、和厨师构建「烹饪SOP」「流程再造」、推出前为「核心消费者」进行「封测试吃」,陈麻婆终于确定了以下饭豆腐菜为主打对象,赌上自己的名字推出了「麻婆豆腐beta」。豆腐料到物到火候到,十分好吃。
  
  棒棒们吃麻婆豆腐胃口大开,吃后浑身舒畅,再加上麻婆自己亲自担任饭铺的「首席宣传官」,每天对棒棒们嘘寒问暖进行「有效互动」,这些棒棒成为了第一批「死忠粉丝」,有了「美誉度」。因为这些力夫本身就存在「沟通社群」,加上他们走南创北到处进行「二次传播」,麻婆豆腐很快就出了名。
  
  陈麻婆成功受邀在自媒体大会演讲,提了一个问题——我这个算不算是以「互联网思维」来运营饭铺?
  
  这是150年前的案例,如果放在今天应该可以在各大传播圈看到一篇文章——「我死了老公为什么仍要把豆腐卖到全世界?」。
  
  ---互联网思维是为了免费的广告---
  
  ---互联网思维是为了免费的广告---
  
  ---互联网思维是为了免费的广告---
  
  既然互联网思维一点也不稀奇,只是一个新瓶子。
  
  那为什么店铺喜欢自称自己是互联网思维?——因为可以打着「互联网思维」吸引免费的媒体报道。
  
  因为媒体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同样大的展现量作为广告或软文,怕是黄太吉们要付几千万元也不够。如果有个新现象、新模式、新话题,媒体也愿意参与报道。
  
  经过免费的报道(广告),大家对这个品牌有个起码认识,不管好吃不好吃至少都愿意去尝试第一次,看看有没有这么牛,至少是个谈资。
  
  ▲「黄太吉」与「互联网思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来自百度指数
  
  ▲黄太吉获得了免费的大量报道。4.3万篇,折合媒体的刊例价广告,值多少钱?
  
  ---互联网思维是为了未来的融资---
  
  ---互联网思维是为了未来的融资---
  
  ---互联网思维是为了未来的融资---
  
  还有一个特点,以互联网思维开店的店主,一开始的出资不都是自己出的——自己拿一点,找天使投资人融了几十万,把概念弄成现实。
  
  这样看来倒是能算是一点互联网企业常做的事。
  
  所以店铺一开始要引报道、做体验、玩口碑、圈粉丝。头几个店根本不在乎赚不赚钱,只要有了话题和排队盛况的现象,就有了估值。有了估值、抓住粉丝就有了A轮投资,接下来是B轮投资……之后或者转型、或者卖掉、或者上市等。
  
  如果自己玩法和别人不一样的话,出资都是自己的血汗钱的话,别贸然去尝试噢。
  
  ▲互联网公司融资流程图。
  
  ▲很多互联网思维旗号的店铺根本不在乎赚钱不赚钱,旨在圈话题圈粉丝。
  
  核心是为了圈估值,方便拿下一轮的投资。
  
  玩法和你一样吗?你要直接学吗?
  
  ---互联网真正方便的是建立品牌人格---
  
  ---互联网真正方便的是建立品牌人格---
  
  ---互联网真正方便的是建立品牌人格---
  
  一些人觉得自己会上团购、刷点评、开微信订阅、开官微就等于走了店铺最基本的O2O流程。
  
  个人以为:大误。
  
  现在是一个话语权分散旁落的时代。不再以传统权威去广播身份,而是以酷朋友/专家朋友的身份去平等对谈才是。用互联网可以更方便的创造出品牌人格,有了健全的品牌人格就能创造粉丝。
  
  圈了粉丝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当教主,当了教主好处多多。
  
  想卖月饼粉丝就买,收会费就粉丝掏钱——罗振宇
  
  拍电影就不怕影评人,粉丝票房爆棚——郭敬明
  
  想黑人就有帮衬,粉丝掏钱组基金——方舟子
  
  做手机踩遍业界,粉丝照样为情怀买账——罗永浩
  
  对于新媒体运营我没有什么经验,只能说这么多。
  
  最后奉上一句箴言:
  
  开个官微每天就这样:1.遇到灾难煽情点蜡烛;2.发不合常理的新闻拍案惊奇;3.早中晚三顿鸡汤;4.热点新闻中热衷于迎合民众的情绪为弱势群体说话。其实是为了骗转发,你们真的相信考这些低俗的手段,可以建立媒体的品牌和传播力吗?别做梦了!——via王志安
  
  ————————————————————
  
  【以下为本内容的贴片广告】:
  
  我的知乎盐专辑《建立餐饮经营概念的第一本书》上线了。
  
  本文为其中试读部分中的一篇,有删改。欢迎选购全书。
  
  读者老爷如果有兴趣,下面五个是购买地址:
  
  买书的地址:Kindle商店|豆瓣阅读|百度阅读|网易云阅读|多看阅读|拇指阅读
  
  淘宝阅读:建立餐饮经营概念的第一本书:知乎汪惟自选集
  
  或者在以上6大平台搜「汪惟」或「餐饮+第一本书」也可以。
  
  售价:¥3.99元
  
  如果你想了解书的详情请点:《建立餐饮经营概念的第一本书》代序:我是汪惟,我为自己卖「盐」-吃吃白相相-知乎专栏
  
  下图二维码是我的公众号
  
  可能您觉得“汪惟居然又在做广告狗!太过分!”在这里我先说一句不好意思...确实有碍观瞻,拜托请当没看见……
  
  我大概会当一个月左右的广告狗,但是我确保广告不会太硬,是基于内容的广告。
  
  这些放出的内容是各个平台可以试读的部分,也欢迎大家试读(试毒)
  
  买我书的读者老爷,谢谢您的惠顾...本文评论请针对本文内容...
  
  ===============分割线


(())
顶一下
参与讨论
姓名: 验证码:看不清楚,换一个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

软件开发: 15838307519(司经理)

网络营销: 13676968269(王经理)

网络建设: 13073737771(郭经理)

24小时服务电话: 0371-56683330

了解更多APP开发

+好友